作者 |
论文名称 |
发表期刊 |
时间 |
刘晓勇 |
党员干部要在遵规守纪中改革创新 |
云南日报 |
2025年7月18日
|
刘晓勇 |
一体推进不敢腐、不能腐、不想腐 |
陕西日报 |
2025年7月3日
|
赵洁 |
打造特色育人品牌 培育高校廉洁沃土 |
光明日报 |
2025年6月29日 |
傅文 |
数字时代职工思想政治引领传播机制创新研究
|
宁夏日报 |
2025年6月29日 |
关迪 |
情绪能否具有认识辩护作用? |
自然辩证法通讯 |
2025年第6期
|
刘晓勇 |
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辩证唯物主义实践逻辑
|
当代陕西 |
2025年第4期 |
刘晓勇 |
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返本开新的时代意蕴 |
中国社会科学报 |
2025年1月27日 |
米文科 |
王安石论“夫子贤于尧舜” |
中国社会科学报 |
2024年11月6日 |
张选朝 |
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的构建 |
当代陕西 |
2024年第11期 |
刘晓勇 |
新质生产力——特点是创新,关键在质优 |
当代陕西 |
2024年第5期 |
刘晓勇 |
探索推广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 |
陕西日报 |
2024年4月2日 |
李建霞 |
深度融入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大格局 |
陕西日报 |
2024年3月26日 |
米文科 |
论明代朱子学的儒佛之辨 |
朱子学研究 |
2023年第2期 |
徐凌美 |
Exploring the influence of media on psychological and social cognition: A study of media psychology |
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NTAL HEALTH NURSING |
2023年12月15日 |
王丽娜 |
利用地域文化优势点亮高校思政课堂 |
中国教育报 |
2023年11月6日 |
杨蕾 |
做好“三抓”工作,提升马院建设水平 |
中国教育报 |
2023年10月11日 |
傅文 |
推进区域文化资源贯通联动育人 |
光明日报 |
2023年10月3日 |
钟华 |
晚明心学对深层心理意识的探索——颜钧的“御天造命”之学 |
社会科学战线 |
2023年第8期 |
刘晓勇 |
“四个着力”的核心要义和重大意义 |
陕西日报 |
2023年8月17日 |
马会芳 |
提升理论教育水平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|
光明日报 |
2023年6月14日 |
罗玉兰 |
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堂 |
中国教育报 |
2023年5月31日 |
张丽 |
开展马克思主义教育落实立德树人 |
中国教育报 |
2023年6月9日 |
张丽 |
汲取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宝贵经验 |
中国教育报 |
2023年4月13日 |
王真 |
将延安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|
中国教育报 |
2023年2月28日 |
韩静 |
以马克思主义引领老员工信仰教育 |
中国教育报 |
2023年2月27日 |
刘晓勇 |
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风险需要发扬斗争精神 |
中国社会科学网 |
2023年10月31日 |
王红梅 |
多措并举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|
中国教育报 |
2023年1月3日 |
刘晓勇 |
论《资本论》生态思想的逻辑结构 |
理论探讨 |
2022年第4期 |
赵小刚 |
新发展理念赋能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|
中国社会科学报 |
2022年11月25日 |
钟华 |
颜钧性命践履之学探析 |
朱子学研究 |
2022年第38辑 |
韩静 |
论“马克思真正共同体”的生成逻辑及当代价值 |
学术探索 |
2022年第10期 |
王小莉 |
Research on the Path of Integrating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|
Psychiatria Danubina |
2022年5月20日 |
刘晓勇 |
全面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|
陕西日报 |
2022年1月29日 |
刘晓勇 |
我国发展有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战略性有利条件 |
陕西日报 |
2022年4月7日 |
刘晓勇 |
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的理论内涵和实践要求 |
陕西日报 |
2022年8月8日 |
刘晓勇 |
新征程上斗争精神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 |
陕西日报 |
2022年11月21日 |
刘晓勇 |
理解“第三次理论飞跃”的三个维度 |
当代陕西 |
2022年2月28日 |
傅文 |
全面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|
陕西日报 |
2022年3月14日 |
李建霞 |
牢牢守住《两条底线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|
陕西日报 |
2022年8月18日 |
张丽 |
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话语创新探析 |
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|
2022年第16期 |
赵小刚(第五) |
基于女性视角的低碳旅游综合评价研究——以陕西省宝鸡市为例 |
地域研究与开发 |
2022年第1期 |
刘晓勇 |
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,共建美好地球家园 |
人民日报 |
2021年11月2日 |
傅文 |
学习党史,以党建促进企业文化建设与高品质发展 |
企业文化(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) |
2021年第7期 |
许勇为 |
在黑格尔与马克思之间: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迷局 |
理论视野 |
2021年第8期 |
赵小刚 |
新中国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政策演进的历史逻辑与优化策略——基于政策文本的分析 |
陕西师范大学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 |
2021年第4期 |
罗玉兰 |
农业劳动力结构变迁视角下的农业现代化路径选择 |
农业经济 |
2021年第11期 |
张红艳 |
短视频传播正能量策略分析——以“新华网”短视频为例 |
传媒 |
2020年第6期 |
张全省 刘晓勇 |
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伟大实践及其推进方略 |
西北民族大学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 |
2020年第4期 |
王真 |
乡村振兴进程中现代乡村文明建设的逻辑与理路 |
农业经济 |
2020年第9期 |
米文科 |
儒佛之辨与王阳明三教思想的变化 |
哲学研究 |
2019年第7期 |
马晓茹 |
“超真实”的基本表征——解析鲍德里亚对资本主义症候的“诊断” |
哲学动态 |
2019年第3期 |
米文科 |
明代关学的形成与发展 |
甘肃社会科学 |
2019年第1期 |
王红梅 |
习近平新时代党的建设格局及逻辑结构论析 |
广西社会科学 |
2018年第11期 |
刘晓勇 |
习近平“两山”重要思想的哲学基础 |
人民论坛·学术前沿 |
2018年第11期 |
王丽娜 |
基于民族文化分区的村寨旅游开发研究 |
贵州民族研究 |
2018年第12期 |
聂晓静 |
“一带一路”背景下美丽中国建设路径 |
人民论坛 |
2018年第28期 |
马晓茹 |
“超真实”概念探析 |
哲学分析 |
2018年第5期 |
罗玉兰 |
老员工村官在发展现代农业过程中的作用研究 |
农村经济与科技(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) |
2018年第12期 |
米文科 |
开山之作——读刘学智关学思想史 |
光明日报 |
2017年2月25日 |
杨蕾 |
微时代及其审美活动的嬗变 |
华北理工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(新华文摘全文转载) |
2017年第2期 |
米文科 |
论明代关学与朱子学之关系 |
中国哲学史 |
2017年第4期 |
王真 |
延安时期党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创新的经验及启示 |
湖湘论坛 |
2017年第2期 |
铁锴 |
群体性抗争研究的中国图式 |
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|
2016年第3期 |
马会芳 |
现代公司教育与民族文化传承模式的关系研究 |
贵州民族研究 |
2016年第1期 |
马会芳 |
儒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探讨 |
人民论坛 |
2016年第25期 |
王红梅 |
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种范式---试析毛泽东、李达、艾思奇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个体实践 |
理论与改革 |
2016年第1期 |
王红梅 |
李达、艾思奇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理路比较 |
江西社会科学 |
2016年第3期 |
刘晓勇 |
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带来发展革命 |
人民日报 |
2016年第12期 |
王丽娜 |
儒家“天人合一”思想生态伦理智慧及其现代出路 |
人民论坛 |
2016年第5期 |
杨普春 |
建设“中国宗教学”:意指、概念与问题意识 |
宗教学研究 |
2016年第1期 |
朱慧芸 |
Contemporary Value and Educational Enlightenment of Zhu Xi’s Moral Education Thoughts |
学术界 |
2016年第4期 |
王红梅 |
艾思奇哲学道路形态演变及当代启示 |
云南大学学报 |
2015年第6期 |
王红梅 |
艾思奇批判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|
毛泽东思想研究 |
2015年第6期 |
米文科 |
从“理同气异”到“一本万殊”:论朱熹与黄宗羲对佛教“一切众生悉有佛性”的回应 |
中国哲学史 |
2015年第2期 |
王真 |
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话语创新体系 |
毛泽东思想研究 |
2015年第3期 |
何振鹏 |
我国区域文化建设的三重规定---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的分析 |
河南社会科学 |
2014年第8期 |
何振鹏 |
社会形态理论与当代中国社会转型定位 |
理论导刊 |
2014年第8期 |
冯飞龙 |
《大众哲学》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历史经验及当代启示 |
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|
2014年第9期 |
冯飞龙 |
延安时期艾思齐与毛泽东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比较研究 |
理论导刊 |
2014年第7期 |
冯飞龙 |
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教育思考 |
社会科学家 |
2014年第6期 |
铁锴 |
新型城镇化中的政府责任 |
天津行政公司学报 |
2014年第1期 |
铁锴 |
协同治理体系建构的中国逻辑及其进路 |
理论与改革 |
2014年第2期 |
铁锴 |
协同复合治理:走出乡村治理困局 |
内蒙古社会科学 (汉文版) |
2014年第5期 |
黄亚娟 |
公民教育的伦理透视 |
教育评论 |
2014年第9期 |
王真 |
“弱”人类中心主义范式构建生态社会主义——戴维•佩珀人类中心主义思想探析 |
理论视野 |
2014年第9期 |
冯飞龙 |
近年来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述评 |
哲学原理 |
2013年第6期 |
许勇为 |
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性审美救赎理论之困 |
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|
2013年第12期 |